药物临床评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平台

        药物临床评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于2016年10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立,依托单位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教授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工程实验室运营面积达到5120平方米,实验设备60余台,价值1305.53万元,累计投入资金共计4725.71万元。现有固定人员120名,核心研究团队有48名教授,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1人,千人学者6名,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14人次。
       工程实验室坚持打造我国“重大新药创制”的药物临床研究特色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及体系建设,以药物早期临床评价、临床药物基因组学、慢病用药决策体系、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围绕药物临床研究、药物一致性评价、药物效应与风险预测、临床用药监测技术平台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和应用。先后成立了药物临床评价实验室、特殊人群定量药理学实验室、临床研究统计实验室及分子分型检测实验室等一系列技术应用及开发平台;同时建立了受试者保护体系和质量体系、生物标本检测技术体系、药物早期临床评价关键技术体系和高血压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等一系列标准体系,并通过多个国际论证系统评审;开展了治疗药物浓度检测、药物基因检测和生物样本检测等17项技术应用与示范。近5年服务于创新企业400余家。
        工程实验室坚持创新引领及原创性研究。国际上首先发明了猪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成套技术体系,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完成了成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完整研究过程。危重症的致死关键机制与干预策略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于2021-2022年发表在Science、Nature、Immunity等一系列高质量原创性研究成果杂志上。上述研究成果先后获得部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工程实验室坚持服务社会及重大疾病防控的需求。应用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研发了临床药理统计与建模云平台、基因脸谱、CTRI等数字化平台或产品,形成了五位一体推进药物临床评价和精准用药的创新发展模式。构建了区域药源性器官损伤大数据库和智能防控研究平台,成功研发了我国药源性靶器官损害智能防控体系及临床用药安全监测和评价管理系统。基于心血管重大慢病数字与网格化医疗对接健康中国2030,率先打破多源数据壁垒,建立了我国区域全链条的心血管等重大慢病防控数据平台。先后获得部省级科技奖励30余项。
        工程实验室自建设以来,共主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1余项。在国际国内顶级/知名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JCR 1区文章达100篇。获批或组织书写国家团体/地方标准/指导原则50余项。举办大型学术会议80场次,人员培训100场次,受益人数达55.1万人次,受益单位2000余家,覆盖全国31个省份。出版科技著作40余部。获得软件著作权及专利授权100余项,其中成果转化4项,转化经费1000余万。承接企业委托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让获得经费达5亿元。


  • 35+

    专家团队

  • 26+

    合作单位

  • 6+

    研究方向

  • 19+

    技术服务

集团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联系电话:

0731-88618931